2025年9月3日北京那场抗战胜利日阅兵,军威赫赫,可把岛内各界的目光都牢牢吸引住了。 这其中,有个台军出身的中华战略学会资深研究员张竞,他看阅兵的眼光,和一般人不太一样。 张竞觉得,解放军这次阅兵亮出的新锐装备,像东风-5C、东风-61核导弹,确实展示了这些年军事技术的进步。 但他坚持认为,光靠这场阅兵,根本摸不透解放军战斗力的全貌。 为啥这么说?因为他觉得解放军那些信息化作战、天基侦察能力,根本没法通过阅兵场上的装备展示出来。
咱来仔细说说,解放军设立联勤保障部队都9年了,把战略支援部队重组为军事航天部队、网络空间部队、信息支援部队也有1年多。 按照常理,经过这么长时间发展,这几个独立兵种业务能力肯定不弱。 但阅兵的时候,军事航天部队、网络空间部队、信息支援部队,大多就派些人组成徒步方队,技术装备很少拉出来。 就拿军事航天部队来讲,它掌握着解放军所有卫星,在战场侦察、天气预测这些方面,是主战部队打仗时离不开的支援力量。
但这部队特殊就特殊在,本身地面专用装备少,把卫星、运载火箭弄到阅兵场也不现实,所以只能抽调官兵参加徒步阅兵。 再看看阅兵里装备分队的信息作战群,有信号侦测车、侦察干扰车这些装备。 但说实话,这些装备一部分属于网络空间部队和信息支援部队,还有一部分是陆军野战部队的,只能展示野战部队的信息化程度,并不能完全展现那三个新独立兵种的实力。 成立时间更早的联勤保障部队,阅兵时展示了野战急救车、运加油车。 但只看这些,岛内很多人还是不清楚这联勤保障体系到底有多厉害。 实际上,解放军在抢险救灾时,和地方配合保证灾区物资供应,才真正体现出这套体系的威力。
张竞这次没提到的是,大陆制造业系统全球领先,阅兵里的很多装备战时都能大规模生产,快速补上作战损失。 这种工业能力,也不是一场阅兵就能完全体现的。 从联勤保障能力,到工业实力,这么综合一看,大陆军事实力确实实现了跨越式提升。 这不仅让台海局势更清晰,整个西太平洋的战略态势都跟着变了。 不过,岛内还是有部分人,要么没看清现实,要么因为政治立场,不愿意公开承认这一点。
张竞就在文章里呼吁,希望大陆坚持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,别因为台当局的小动作就动武,说白了就是想维持现状。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方面说上合峰会和阅兵是中华民族的骄傲,另一方面又让大陆承诺不对台湾使用武力。 但他没考虑到,如果大陆真做了这个承诺,岛内“台独”势力肯定会更加嚣张,所以大陆大概率不会回应他的要求。 这其实反映出岛内非绿营人士的普遍心态,他们知道两岸实力差距大,明白解放军一旦跨海作战,台军根本挡不住。 但他们还没成为坚定的统派,就抱着“不独不统”的想法。
话说回来,岛内也不全是这种模糊态度。 台湾《中国时报》发社论,认可两岸同属中华民族,纪念抗战是共同历史记忆。 洪秀柱、吴成典这些人受邀参加纪念活动,洪秀柱还强调抗战历史不分省籍、党派。 网红“馆长”陈之汉说看阅兵特别骄傲,觉得那是“我们的军队”,不少台湾网友也留言表达身为中国人的自豪。 台媒TVBS关注阅兵彩排,有退役军官和军事评论员分析,歼-20以后可能和轰-20搭配,成为解放军战略升级的关键。
台媒《旺报》则批评赖清德当局,用“终战”视角模糊敌我,不尊重抗战英灵。 不管岛内各界怎么反应,有一点很明确,大陆不会放弃武力收台这个最终选项。 岛内非绿营人士与其劝大陆不使用武力,不如想办法配合大陆,改变岛内政治局势策略操盘,推动两岸统一。 不然等台当局触碰大陆底线,或者大陆耐心耗尽,解放军一出手,那才是真正展示实力的时候。
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